网站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 十大杰出历史人物 十大杰出历史人物

高明

作者: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6-16 13:58:58 浏览次数:
  高明,字则诚,一字晦叔,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瑞安崇儒里(今阁巷柏树村)人。约生于元大德九年(1305),卒于明洪武初年,终年约七十岁。《明史》有传。他是我国著名戏曲作家、世界文化名人,创作的《琵琶记》誉称“南曲之祖”,享誉中外。
  高明出身书香门第,翰墨世家,幼时资质聪敏,颖悟过人“自少以博学称”。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和弟高■(日易)都是诗人。高明的祖母是陈供之女,即陈则翁之妹,妻是陈则翁孙女。陈氏一家数代均能诗文,通晓音律,著有《清颖—源集》。故高明青少年时代,就是在“师友一门兄弟乐,文章独步子孙贤”的诗人乡里,诗礼之家,博览群书,拔新领异的环境中度过和成长。及长,高明去婺州乌伤(今义乌)师从大儒黄溍,为学益进。同门有宋濂、王袆、戴良、陈基等好友。离别义乌后,他又漫游江浙一带,与友人觞咏唱和。由于其父早丧,家道艰难,高明只得回乡设帐授徒,过着“闭门春草长,荒庭积雨余;春苔无人扫,永日谢轩车”的清苦生活。
  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朝廷下诏恢复科举考试。高明在祖父督促和亲友催勉下,又自视为怀瑾握瑜之士,当从仕途上一展抱负。他尝云:“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奋自读《春秋》。元至正四年(1344)中举人,至正五年登进士第。
  高明登第后,初任处州录事。他怀着“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经时济世的抱负进入仕途,认为应当身践力行而有所为。在任职期间,以干练的才能,为民办了好多实事,如“时监郡马僧家奴贪暴,明委曲调护,民赖以安”,任满调离时,“民立去思碑,刘基为文记之”。至正八年(1348),高明任江浙行省掾,以名节自励,为官刚正清廉,深得省丞杨廉夫的器重。“从参政樊执敬核实平江圩田,得蠲租米无征者四十万石”。“稽典册,定是非,酬应如流”,故而“儒生称其才华,法吏推其练达”,“声闻益隆矣”。这是他仕途上最得意之时。他还与葛元哲为苏天爵编定《滋溪文稿》三十卷。是年方国珍在浙东起事,十一年,省臣以高明为温州人熟悉海滨事,派为“征讨”方国珍幕,因明与主帅“论事不合”,主帅主张进剿,高明主张招抚,便“避不治文书”,致“师出逾三时”,亦不顾。十二年秋,改任绍兴路判官,未久,又转任四明庆元路(今宁波)推官。推官为专管刑狱之职。“四明狱囚多冤,明平反允当”。“凡狱囚无验(查无罪证)者,悉讯遣之”,释放回去,一时“囹圄一空,郡称为神”。旋升江南行台掾,因“数忤权贵”,不得不称病辞职。至正十六年(1356),朝廷命高明为福建省都事,路过宁波时,因受招抚后时为元朝万户的方国珍欲置留幕下,高明力辞不从;又以礼延教子弟,亦不就。他于是索性“即日解官”,旅居庆元。不久,朝廷又任其为翰林院国史典籍官,也未赴任。
  高明从宦多年,始终沉抑下僚,仕途蹭蹬。“往事疑皆梦,浮名笑此身”,遂萌发辞官隐退之念,大约在至正十六年后,决心退出官场,寓居鄞县栎社友人沈明臣家——沈氏楼,埋首撰写《琵琶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洪武初,闻高明之才,派人征召来京纂修《元史》,明以病老辞谢。不久高明即病逝,后归葬瑞安故里柏树桥南岸集善院东侧。
  高明撰写《琵琶记》,可谓呕心沥血。“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他反复吟唱,稿本一再修改。《琵琶记》第一出起首云:“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为了达到动人的境地,他“阖关谢客,极力苦心,歌咏则口吐涎沫,按节拍则脚点楼板皆穿。”
  当写《糟糠自餍》一出,到“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一贱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这神来之笔,竟使案上双烛的光焰改称为“瑞光楼”。
  高明《琵琶记》问世后,蜚声剧坛,史称为第七才子书。明洪武初,使者将《琵琶记》进呈,太祖览之赞曰:“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并令优伶进演。明清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魏良辅、徐渭、李贽、胡应麟、姜准、陈眉公、李渔、黄图珌等,对《琵琶记》都作了很高的评价。如“《琵琶记》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杂剧院本,游戏之上乘也。《西厢》、《拜月》何工之有?盖工莫于《琵琶记》矣。”“浸淫胜国,崔、蔡二传奇(指《西厢》、《琵琶》)迭出,才情既富,节奏弥工,演习梨园,几半天下。上距都邑,下迄闾阎,每奏一剧,穷夕彻旦,虽有众乐,无暇杂陈。”“《琵琶》为南曲之宗”等等,无不推崇备致。
  从明代以来的600多年,《琵琶记》被视为传奇的典范,代有刻工,其主要刻本有四十多种。《琵琶记》在国外,法、英、美、日等国都有译本。1841年,法国一位汉学家把《琵琶记》译成法文,介绍给欧洲各国读者。在二十世纪,美国百老汇还把《琵琶记》改编为音乐剧《琵琶歌》,上演成功,轰动一时,国际上享有盛誉。
  高明,传奇戏曲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还著有《柔克斋集》二十卷,“明中叶时已无传本”,大都散佚。民国初年,冒广生辑《永嘉诗人祠堂丛刻》,其中有《柔克斋集》一佚。今人张宪文、胡雪冈搜集诗文,辑成《高则诚集》,使遗著得以流传。高明的书法造诣很高,字体方正刚劲,凝重深厚。明人汪砢玉《珊瑚网·元名公翰墨》卷上,有高明《唐康居国贤昔祖师墨迹跋后》的墨迹,《元长兴州重修学宫记》、《慈溪杜州书院记》等碑文,亦是高明所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纪念高明对我国戏曲艺术的贡献,1956年6月,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一次规模很大的《琵琶记》讨论会,历时26天,出版《琵琶记讨论专刊》,有田汉、翦伯赞、陆侃如、董每戡、戴不凡、王瑶、杨绍萱、李长之、尚钺、王季思、陈多、徐朔方等近百名著名戏曲专家、学者、教授与会,盛况空前。温州、瑞安亦成立“高则诚研究会”。1993年,瑞安市府在柏树村建造“高则诚纪念堂”,纪念堂额匾由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题书。因高明墓毁于“文革”期间,遂在纪念堂后修建高明衣冠冢,供人凭吊纪念。


高明


高则诚画像


高则诚出生地——瑞安阁巷柏树村


高明手迹


各种刻本的《琵琶记》

历史文化名城

瑞图书目检索

题名 责任者 ISBN/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