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文化名城 | 十大杰出历史人物 十大杰出历史人物

王执中

作者: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6-16 10:56:33 浏览次数:
  王执中(约1140-1205),字叔权,瑞安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中进士,初任从政郎、将作丞等京官,不久外调,历任湖南澧州(今湖南常州)、湖北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为官廉洁奉公、清明自守,不愿巴结权贵,不求仕途闻达和高官厚禄。而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悉心研究祖国医药科学事业,重点钻研针灸学,写成名闻中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专著《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共七卷、约15万字。是王执中一生从事医学实践与研究成果的结晶,是他在学习、探讨前人《内经》、《难经》以及《针灸甲乙经》等重要医学典籍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积累和搜求民间针灸穴位的经验而写成。他的立论不拘于古籍的陈编宿说,而对前人的针灸典籍有大胆的突破,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独具创见。此书重新订立穴位,改正前人的错误。特别是针对典籍中有关针灸的禁忌,孔穴的距离,配穴的方法,艾条的运用,食物的宜忌等诸方面,都博采众长,一一加以论证。此书共记载穴位365个,附图46幅,并加以详细说明,还例举针灸病案60例、方药病案27例,载内、外、妇、儿科各种病症195种,罗列详悉,内容丰富,对后人学习祖国中医古籍很有借鉴作用。宋朝徐正卿在该书《序》中评价说:“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可见此书的历史意义。
  王执中撰写这部书,充分体现了他重视科学真理,大胆追求真理,甚至还要冒突破当时重重思想禁锢而得罪封建王朝的危险。在此书问世之前,宋朝皇帝曾颁过钦定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被医学界奉为经典而不可逾越。但作为宋朝官员的王执中撰写此书时,却大胆地删除《图经》的部分内容,并进而订正其中某些不当之处,如他提出了关于“同身寸”的取穴标准,指出“寸”的长度要因人的身材高矮而异。因此说有充分的科学根据,800多年以来,针灸医师临床仍沿用不废。他还搜录经自己临床实践证明有显著效应的奇穴37个,至今仍有部分为医学界临床应用,可见他治学的科学精神影响之深远。不仅如此,王执中对针灸学的研究,能从医学各种学科成就的整体出发,而不囿于局部学科的片面见解,提出“针、灸并重,针、药兼施”的观点。当时的医学家中有些人或者片面注重药物治病,或者片面注重针灸治病,就是注重针灸治病的医生中又有重针与重灸的偏废现象,这样,往往贻误病人。王执中对此甚为反对,所以他恳切地指出:“世所谓医者,则但知有药而已,针灸则未尝过而问焉。”“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可见他是十分注重医生在业务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注重“因病施治、对症下药”的原则。对于分别采用药、针、灸等治疗手段,他主张要从实际病症出发,综合施治,博采众能,扬长避短,这与当今主张中西医结合的精神,很有其相似之处。此书对针灸临床施治时有关处方配穴、操作方法,灸效反应、灸后护理等方面也阐述甚详。并且,挖掘古代针灸学中有关燔针、焠针、火针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扩大火针的应用范围,提出某些疑难急症的急救治疗方法。总之,王执中在800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上有关针、灸、药相互关系的客观、辨证的理论,对祖国传统中医学所作的贡献是难能可贵的。
  《针灸资生经》首刊于澧州,时间当在南宋嘉定初年,可能是他在澧州作州学教授时刻印,也可能原稿在澧州完成,由他的友人或后人刻印,有待考证。此后,历南宋、元、明、清诸代一直到当今,此书均不断再刊,在日本、朝鲜也有刻本。清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亦将此书收入“子部”。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又予以整理出版,其中某些章节还选作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医学史家认为这本书是在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典籍。
  王执中的医学著作除《针灸资生经》外,还有《即效方》一书,材料大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经过反复试用有疗效的验方。还收录了宋以前《陆氏续集验方》、《玉道单方》、《灵兰秘典》、《难经疏》、《耆域方》等古籍中的验方。现在,以上古籍虽已失传,但经王执中收录的部分精华,却依然保留下来,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也是功不可没。


王执中

历史文化名城

瑞图书目检索

题名 责任者 ISBN/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