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乡贤著述 | 学术研究概况 学术研究概况
南宋,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与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以吕祖谦为代表 的金华之学合称“浙学”。浙学与福建学派(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江西学派(以陆九渊 为代表的心学),为南宋时鼎立的三个学术派别,被认为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上继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争鸣后的第二次思想活跃时期。
永嘉学派溯源于北宋的“温州皇祐三先生”(王开祖、丁昌期、林石),其中林石,字介夫,是瑞安塘岙(今塘下镇南山)人。周行己在《沈子 正墓志铭》中称:“洛阳程颐正叔,京兆吕大临与叔,括苍龚原深之,与吾乡介夫,皆传古道,名世宗师。”赞誉他与洛学、关学诸大师齐名。林石重视《春秋》的研究,著有《塘岙集》、《游集》(均佚)。此后,有将洛学和 张载的关学引入温州的“元丰太学九先生”,其中周行己、许景衡、赵霄、沈躬行四先生是瑞安人。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推许周行己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更把周行己和许景衡推崇为浙学的前驱,“吾浙学之盛,实始于此”。
陈傅良对永嘉学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叶适在《张令人墓志铭》中说他“学行文词经世之业,远近宗从,登门请义,通日夜,历寒暑,室内常无坐处。”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瑞安人蔡幼学、曹叔远等都是他的学生。叶适发展了薛季宣、陈傅良的事功学说,成为永嘉学派学术的集大成者。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内政,坚持抗金,统一中国,反对妥协;在经济上主张“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抑末(商)厚本(农)”偏见;在哲学上高举“实事实功”旗帜,认为“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其道在于器物,其通变在于事功”。提出“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论高而实违,是又不可也”的实践标准问题。同朱熹、陆九渊的“皆谈性命而辟功利”的唯心主义,进行理论斗争。全祖望说:“乾(道)、淳(熙)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齿斤)(齿斤)其间,遂称鼎足”,“左袒非朱,右袒非陆,而为门庭者”。为永嘉学派在全国学术思想史上奠定 重要地位。
明、清以八股取士。当时,瑞安僻处东南海隅,先有倭寇骚扰,继则海路禁绝,交通闭塞,文化趋衰。宋恕说:“清朝两开鸿博科,温无一荐。乾(隆)嘉(庆)间,海内颇尚古学,浙中 为盛,温无一闻。阮仪征(元)督浙学,于十一属最劣温,临别文告,劝学甚切。然不能破( 人才之)荒”(见《宋恕集·外舅孙止庵师学行略述》)。乾嘉时,瑞安稍著名学者,只有孙希旦、方成珪等,这一段数百年的时 间,可谓瑞安学术上的低谷期。
晚清,瑞安三孙(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三黄(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以及“温州三杰”(陈虬、宋恕、陈黻宸)出,不但填补瑞安长时期无显官的空白,并且形成瑞安学术界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跃时期的重要地位。先是孙衣言、孙锵鸣“笃志永嘉诸儒之 学以启迪后进”。他们一方面搜辑乡贤遗著,校刻刘安上、陈傅良、叶适文集,辑著《瓯海逸闻》、《永嘉集》,使永嘉经制之学得以继承发扬;一方面又引进清初以来国内先进学术 及西方文明,如大力表彰黄宗羲、章学诚、全祖望的浙东史学,首次在温州传抄《明夷待访录》,介绍《颜氏学记》,称道顾炎武、王夫之、魏源、冯桂芬的启蒙著作;“及同(治)、 光(绪)间,随院书商,则皆言浙属购书之数,温之瑞最多矣。乙末(1895年)后,新出之事报 、学报,其购数亦之然”(见《宋恕集·外舅孙止庵师学行略述》)。孙诒让秉父辈之志,继续推动瑞安文化、学术事业的发展。他的杰出著作《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及《札迻》等为清代考据学画下光辉的句号 。他的《周礼政要》,倡创的“兴儒会”,手拟的《兴儒会略例》与戊戌变法思潮相呼应。 同时,与黄绍箕等在瑞安创立学计馆、方言馆,为浙南新学之先。后又主持温、处学务工 作,三年间,温、处两府中 、小学堂增至300余所。其《温州经籍志》一书,是古代温州学术的一大总结。“三黄”不 但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而且是维新团体——上海强学会的发起人和骨干。光 绪廿二年(1896),《时务报》首创时,孙诒让和黄绍箕分别捐赠100元和30元,并在学 计馆设立订报所,温州府阅报人数以瑞安为最多,维新思想在瑞安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温州三杰”在温州率先各自发表维新变法的主张:陈虬的《治平通议》问世,《利 济学堂报》的出版(在沪、杭、穗、港、澳设发行处);宋恕发表《六斋卑议》,还应聘任《自强报》(后改《经世报》)权主笔,陈虬、陈黻宸等在瑞安发起成立“求志社”、“心兰书 社”,陈黻宸主编上海《新世界学报》,“文章之锐进,理想之灿烂”,令梁启超等人叹为 “我报界进步之征”。后,陈黻宸任两广方言高等学堂监督兼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北 京大学教授。一段时间,瑞安成了温州维新浪潮的中心。
“五四”运动前后,瑞安籍在北京大学教授林损等人与胡适之、钱玄同等《新青年》派的教 授就新文化运动发生过论争,不久,林损等人的论点即被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所冲刷。但 林损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的主张,给后人产生过有益的影响。稍后,毕业于北 京高等师范的周予同,从事经学史研究,多次撰文激烈抨击民国初期教育界提倡中学生读 经的倒退思潮。这段时间,学术研究范围不断拓宽,涉及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
经学:以孙诒让的《周礼正义》86卷为代表作,还有《周书补》2卷、《大戴补记补》3 卷、《尚书骈枝》、《九旗古谊述》、《周礼三家佚注》等。稍后有陈怀的《宋儒学述》4卷、 周予同的《朱熹》、《群经概论》、《经今古文学》、《纬书与经今古文学》、《汉学和宋学》、《春秋与春秋学》(均发表于1926年~1937年间)等都是经学研究的名篇。
诸子学:以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代表作,还有《札迻》12卷。后有李笠的《定本墨子间诂校补》2卷、陈黻宸的《诸子通义》4卷、《老子发 微》2卷、《庄子发微》2卷、《列子发微》、《屈子发微》以及《诸子哲学》、《中国哲学史》(以上均为陈氏在北大教授的讲义,也是北大哲学科最早的讲义),对学科的奠定起创始 作用,冯友兰在他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代哲学家。孙锵鸣、宋慈抱各对《吕氏春秋》注本加以 补正。还有陈准的《管子集注》。
古文字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为甲骨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并对甲骨文进行科学分类,还有《古籀拾遗》3卷、《古籀余论》3卷、《名原》2卷,对金文及上古史研究都有很高价值 ,为海内外学者所公认。黄绍箕有《说文古籀补校正》、李笠有《中国文字学发凡》、《卜辞字例隅释》。而尤以戴家祥最为专精,他在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论丛》、中山大学《历史语言周刊》发表的《释千》、《释百》、《释宅》、《商周字例》等文,替《古籀余论》 补漏千余字。他的《金文大辞典》为一代巨著。
历史学:陈黻宸撰《独史》、《地史原理》、《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中国通史》等 ,提出了历史动力是人非天,历史主体是民非君的主张。陈怀有《清史要略》为我国最早的 一本清史,还有《中国近百年史要》同样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近代史。他早年在《新世界学报 》上发表的《学术思想史之评论》得到宋恕的高度评价。稍后有李笠的《史记订补》、《史记订补余义》,宋慈抱的《续史通内外篇》。特别是周予同编的《开明书局中国史教本》、《本国史》,孙正容编的《高中本国史》等书,在宣扬爱国主义产生深远影响。李春元于80 、90年代相继出版《亚历山大远征》、《世界文化之谜》、《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 疑案》等书。1949年5月瑞安解放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瑞安市委 宣传部、党史办公室及一批老同志热心整理、回忆、编写瑞安革命斗争史,相继编印多册《 瑞安党史资料》,以及《瑞安英烈》(市民政局编印,周兴杞、乐加楠主编)、《云 江星火》(革命斗争故事集,周兴杞、乐加楠、周孔华编写)、《瑞安地方史料选编》(党史 办编印)、《瑞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宣传部、党史办、档案局编印),和湖岭、 高楼、陶山、仙降、东区(塘下、莘塍)、后岗底(城郊)革命斗争史专册,特别是王超六编写 的《瑞安近百年大事记》(由瑞安政协文史委作为瑞安文史资料专辑出书),都对瑞安近百 年革命斗争史料搜集、研究作出贡献。
法律学:留日学生许壬著有《民法财产·债权》、《民法财产担保》、《民法讲义》、《民法总则》、《民法债权总则》、《民法债权各论》等,在法律学上有所建树。
教育学:黄绍箕的《中国教育史》5卷,开我国最早的教育史著作之先河。
数学:陈润滋著有《割圆弧矢捷法》、《古今章闰表》、《春秋朔合算法》、《东瓯星晷表 》及其子陈范的《形代通释》、《重学设例》、《算艺偶存》、《算学引蒙》等,是晚清瑞 安数学界的先行者。
农林学:许璇著《许璇农学论文集》,从日本留学归国时带回“温州无核蜜柑”苗,在瑞安 种植,任中华农学会理事长,为我国现代农学奠基人。著名昆虫学家曾省是我国最早的生物 防治倡导者,著作有《螟虫》等多种书本及论文。柑桔专家曾勉有《种柑桔法》等多种论著 。尤其是鱼类专家、科学院院士伍献文的多种鱼类专著,为我国鱼类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
中医学:陈虬的《瘟疫霍乱答问》、陈葆善的《白喉条例》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李芑的《东瓯本草》4卷是研究浙南中医药的专著。
水利学:民国初,李大同在浙江水利委员会任上,先后勘测余杭县的南湖、北湖、湖州苕溪 、碧浪湖、七十三溇港、嘉兴泖湖、温州瓯江、台州 灵江、绍兴曹娥江等处河道,绘定详图、拟订疏治计划,奠定水利整治基础。后在浙江水利局长任上,修筑海宁险塘工程、钱塘江挑水坎,疏浚浙西河流,为抗旱排涝、扩大农田受益 面积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瑞安学术界的先进分子走出书斋、课堂到工农兵中去,积极宣传马列主 义,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奔赴延安,有的在家乡坚持武装斗争,把对革命理论的学术研究与革命实践、救国图强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瑞安学术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投身到历次政治运动中去,作出自己的贡献(参阅中共瑞 安市(县)委员会宣传条)。